不知不覺,夏天就過去了,天氣日漸秋高氣爽,開學季到來了!也許你對這個夏天沒有一場遠行而不甘,也許你此刻希望暑期余額再多一點...開學已經來了,福利還會遠嗎?活動內容:全場PI3Kelisa酶聯免疫試劑盒6.5折優惠!還有小禮物,多買多送!活動細則:.本次活動與其他優惠活動同時享受...
點擊詳情2021
8.30科學家在腦細胞再生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據2007年8月22日《每日科學》報道,由馬格達勒那·古茨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因受傷或疾病造成的受損腦細胞的再生治療領域又一次取得進展。他們發現,大腦中的一種支援性細胞,即星形膠質細胞,可以利用特殊的調節蛋白分化出功能性神經細胞。這項研究是德國國家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干細胞研究院和慕尼黑路德維格·馬克西米利安大學聯合進行的。人類大腦中的主要細胞并不是神經細胞,而是星形神經膠質細胞,又稱為“星形膠質(astroglia)”。古茨教授解釋稱:“膠質...
點擊詳情2013
5.30濟南大型科學儀器將實現共享昨日獲悉,原值在30萬元以上,用于開展科學技術活動的單臺或成套儀器、設備,在山東將實現資源共享。省政府辦公廳在轉發省科技廳、財政廳和教育廳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實施意見時指出,儀器單位在完成本單位科研任務或在保證本單位正常教學科研活動前提下,有義務向社會開放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對外提供共享服務,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據了解,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共享是指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資源信息共享和協作共用。信息共享指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信息在互聯網上發布。協作共用指鼓勵大...
點擊詳情2013
5.29科學儀器共享帶來豐碩成果北京二次離子探針中心利用自身擁有的高靈敏高分辨二次離子探針質譜計,測出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三粒,也是地球上發現的惟一一粒保存了增生殼、老于43億年的鋯石,為了解地球形成后zui初5億年中的奧秘,找到一把金鑰匙。此前澳大利亞學者發現的老鋯石均為單個的碎屑顆粒,存在于比鋯石年輕很多的沉積巖基質中;發現的兩顆老于43億年的鋯石,均已破碎沒有保存原有的增生殼。北京二次離子探針中心的成果對地球早期歷史研究做出了突破性貢獻。北京二次離子探針中心是由科技部、國土資...
點擊詳情2013
5.27中科院“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獲重大成果記者5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的大科學工程“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又獲重大實驗成果,其輔助加熱工程的中性束注入系統(NBI)在綜合測試平臺上成功實現00秒長脈沖氫中性束引出,初步驗證了系統的長脈沖運行能力。科學家們介紹說,本輪實驗獲得的長脈沖中性束引出,在國內尚屬,標志著中國在中性束注入加熱研究領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EAST中性束注入系統*由中國自行研制,涵蓋了精密的強流離子源、高真空、低溫制冷等多個科學技...
點擊詳情2013
5.22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石墨烯三維神經支架研究取得進展石墨烯為單層或少層碳原子組成的低維碳納米材料,具有優異的理化性質,自2004年被發現以來,迅速成為材料科學與凝聚態物理等領域的研究前沿。同時,石墨烯展現出良好生物相容性,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近年來備受關注,已被成功用于細胞成像、藥物輸運、干細胞工程及腫瘤治療方面。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程國勝研究員課題組采用細胞生物學、材料學等手段,系統研究了二維石墨烯薄膜對海馬神經元細胞發育的影響,發現石墨烯不僅對神經細胞具有良好...
點擊詳情2013
5.21干細胞療法或能治愈帕金森氏癥研究人員利用從人類胚胎提取的干細胞成功治愈小鼠和大鼠的帕金森氏癥。對于為人類找到類似治療方法來說,這是關鍵的一步。本周日在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描述了他們將人類胚胎干細胞轉化為能夠產生大腦化學物質多巴胺(dopamine)的神經細胞的過程。當這樣的神經細胞被移植到大鼠和小鼠的大腦中后,這些細胞就能釋放多巴胺,而大鼠和小鼠表現出的帕金森氏癥狀也隨之消失了。這種神經細胞也被成功地移植到了生物學特性與人類更接近的恒河猴(rhesusm...
點擊詳情2013
5.20胃腸道細菌變化可阻止中風發生202年2月06日訊/生物谷BIOON/--來自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和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人腸道菌群變化與表現出癥狀的動脈粥樣硬化和中風相關聯。這些研究發現于近期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人體含有的細菌細胞數量是人細胞的0倍多,其中大多數細菌細胞是在人腸道中發現的。除了我們的宿主基因組外,這些細菌含有大量的基因,它們一起被稱作腸道宏基因組(gutmetagenome)。這種宏基因組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當前已有很多研究...
點擊詳情2013
5.15促食素受體拮抗劑可以用來治療失眠為了評估促食素受體拮抗劑能否作為一種新的治療失眠的方法。美國邁阿密底特律的亨利福特醫院睡眠中心和MerckSharp&Dohme公司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202年月28日的Neurology雜志上。研究結果顯示:促食素受體拮抗劑能夠成為一種新的失眠治療方法。該研究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雙期、交叉多導睡眠圖研究。研究中評估suvorexant(一種促食素受體拮抗劑)治療原發性失眠的的效果。在一個時期,患者接受suvorex...
點擊詳情2013
5.14